农发行:力助民企破浪行
民营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场景
民营酒精企业厂房
民营牛肉加工企业屠宰车间
民营水稻加工企业有机水稻基地
民营企业注资支持的新农村建设
农发行吉林省分行办公楼
民营经济是发展“三农”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履行政策性金融支农职责、践行“建设新农村银行”办行理念的重要方向。农发行吉林省分行以扶持民营企业为着力点,全力服务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2004年8月,伴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浪潮,国务院赋予了农发行多方位信贷支农的神圣职责。自此,农发行实现了由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向支持各类农林牧副渔企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拉开了服务民营经济的序幕。
截至2012年末,农发行吉林省分行累计向全省300余家民营粮食购销企业、农林畜产品加工企业投放贷款逾千亿元,支持企业创造利润数十亿元,带动就业百万人。30多家民营企业已发展成行业龙头,阜康酒精、皓月集团、大成玉米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中外驰名。
服务粮食购销企业做收购市场繁荣的“稳定器”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产粮区和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多年来始终位居全国前列。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后,民营粮食购销贸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逐渐形成,民营企业在促进收购市场繁荣、维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把保障粮食收购信贷资金供应、维护收购市场繁荣稳定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作为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支持民营粮食购销企业发展壮大。
吉林市福山粮食收储公司是永吉县一家民营的粮食购销贸易企业,成立于1998年。该公司成立之初,注册资本仅为281万元,依靠几千平方米的经营场地和1个烘干塔,每年购销粮食万余吨。2005年,农发行信贷支农职能扩展后,该公司进入了农发行首批信贷支持的民营粮食经营企业行列,当年,农发行便向公司投放3390万元粮食收购贷款,其经营量也突破了3万吨。7年来,农发行累计向该公司放贷8.9亿元,支持经营粮食59万吨。在农发行的大力支持下,该企业的资产规模、经营能力逐年大幅攀升,注册资本增加至5000万元,年粮食经营量达13万吨,经营场地也扩大到了5.8万平方米,现代的烘干设备、仓储设施和物流条件一应俱全,公司已发展成为吉林地区乃至全省粮食购销贸易量较大的企业之一。
目前,农发行在全省信贷支持的优质民营粮食购销企业242家,支持收购量占全部粮食商品量的五成以上,支持的企业在吉林省粮食收购市场、南方粮食经销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发行为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做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
农产品加工业是吉林省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吉林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在全国农业大省中名列前茅。农发行紧紧依托地方农产品资源优势,以扶持民营加工龙头企业为载体,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油助力。
梅河口市阜康酒精公司是一家以加工玉米生产食用酒精、DDGS蛋白饲料、玉米油等产品为主的民营企业。2004年,出于市场发展的需要,阜康酒精公司进行一期改造,计划将产量由1.5万吨扩大到9万吨。企业当时规模小、效益低,东拆西借,勉强把一期工程做完后,没有流动资金投入生产,陷入了进退两难境地。农发行得知情况后,一次性贷款4000万元,帮助公司马上投入生产,扭转颓势,实现赢利。这笔贷款,也正是农发行吉林省分行发放的首笔民营加工企业贷款。2005年,公司再次扩大生产规模,农发行又贷款5000万元,支持公司建成第三条生产线,将产能由9万吨扩大到23万吨,实现高速发展。2007年,农发行把公司列为重点支持对象,授信额度达4.3亿元,支持公司修建16座单个容积为2.25万吨的混凝土玉米仓,收购玉米等原材料300万吨,公司实现了生产原料自收自储自用,每年加工量70万吨。生产规模上来了,东北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决定战略转移,但当时苦于物流限制,需要大批购买铁路运输用的槽车,农发行又一次性贷款3000万元用于公司购买100辆槽车,帮助公司的产品及时销往外地,迅速打开省外市场。在农发行8年来的信贷支持下,阜康酒精公司总资产已达21亿元,玉米加工量142万吨,生产酒精45万吨,实现产值36亿元,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食用酒精加工企业,产值实现了“再造十个阜康”,辐射周边数十万农民增收、数万人就业,成为我省纳税明星企业。
大米加工是我省新兴的农产品加工业,吉林万昌、通化梅河大米享誉大江南北。但我省大米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作坊式生产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大米加工业做大、做强。几年来,农发行从扶持地方品牌、促进产业化发展出发,对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大米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梅河口市兴达米业公司就是其中一家。2006年以来,在农发行3.1亿元贷款支持下,公司由原来的作坊式小加工厂发展到了年加工大米3万吨、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大型水稻加工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3000余家销售网点,生产的“梅雪”牌大米获得吉林省著名品牌称号,建立了2600亩有机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在当地30余家大米生产商中处于绝对的龙头地位。农发行在吉林、梅河口、松原等水稻主产区,支持如兴达米业的水稻加工龙头企业14家,年加工量近20万吨,有力推动了沿江沿河优质水稻种植和大米加工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截至2012年末,农发行在全省支持加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80余家,其中大部分已成为粮食等农产品加工行业的龙头和领军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工业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畜林加工企业做特色产业壮大的“加速器”
吉林省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牧业和林业大省。近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畜林等特色产业,禽畜产品养殖加工和林地特产品加工的民营企业厚积薄发,逐渐成为吉林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农发行从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出发,将优质的民营畜林特加工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长春、通化、白山、延边等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择优扶持了50余家禽畜产品和林地特产品加工企业。
长春地区畜牧产品加工起步早、规模大,拥有皓月集团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大型加工企业,在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农发行的信贷资金支持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为扶持皓月集团打造“皓月”这一民族品牌,农发行在信贷规模和利率政策上给予倾斜、优惠,支持企业扩大肉牛屠宰加工规模、拓展市场销售网络、加快实施品牌发展战略。6年来,在农发行20余亿元贷款的支持下,皓月集团年加工量增加至肉牛50万头、肉羊30万只、各类清真熟食制品10万吨,累计实现利润近15亿元,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亚洲最大的牛肉产品加工基地,“中国皓月”已是中东地区的知名品牌。
人参加工业是吉林省特色优势产业,是吉林省“十二五”期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安市吉聚参业就是全省人参加工中小民营企业中的一家。与公司建立信贷关系以来,农发行累计投放贷款4000万元,在人参收购、加工和设备创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年产值5000万元的人参加工业龙头企业,成为集安市民营经济中的一颗“明珠”。
在农发行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吉林省粮食加工转化能力逐步增强,加工转化率逐年提高;畜禽加工已经具备产业优势,培育了皓月牛肉、东丰鹿茸等多个家喻户晓的品牌;绿豆、葵花籽等农特产加工粗具产业规模;山珍、木材、人参枸杞子等林特产品加工企业蓬勃兴起。
服务农业全产业链企业做现代农业活力的“激发器”
绿色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农发行始终关注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以政策性银行诚挚的服务理念和创新的金融支持模式,扶持了一家集绿色水稻种植、有机大米加工、生态园观光、温泉养生度假、新农村示范区建设于一身的农业全产业链企业,激发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活力。
东福米业公司位于吉林市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公司成立之初,是一家专门从事绿色水稻生产加工的民营作坊式小企业,年加工大米不足一万吨,利润不足300万元。为了确保绿色有机水稻的种植规模和质量,公司从成立之初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订单,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2004年,由于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对水稻加工设备进行改造升级,致使水稻订单收购出现资金断裂。在此情形下,农发行伸出援助之手,在4日内向公司发放了粮食合同收购贷款,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稳固了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为满足公司水稻加工的资金需求,农发行先后发放了仓储设施中长期贷款和粮食收购短期贷款,支持公司建造仓储库和水稻收购。2007年,农发行又发放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贷款,支持公司建设了庄园式农业观光项目,建起了农业博物馆、温泉游泳馆、萨满风格院落以及生态日光智能温室等农业旅游设施。在农发行的支持下,东福米业对大荒地村等进行统一规划,村民将承包地和宅基地入股,交公司统一使用,每年领取股息。公司在集中区为农户建造整齐漂亮的农民公寓,由公司统一供水、供气、供热,既腾出宅基地增加了耕地面积,又改善了居住条件,推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
几年来,在农发行近10亿元的信贷支持下,东福米业走上了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其产品“大荒地”牌优质有机米被省政府命名为“吉林省名牌产品”,部分高端有机米还走进了中南海,成为国宴用米。公司产值翻了五番,由当年的乡村小米厂发展成为年生产加工绿色水稻8万吨的大型加工企业。公司600公顷有机稻田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农业博物馆、东北萨满村居和温泉度假村等农业观光项目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该公司现已成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做民营经济发展的“输血器”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为把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始终坚持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从未上调过一分钱,以最直接、最有效、最有力的方式让利于企,让利于民。据不完全统计,按照银行业涉农贷款平均上浮10%的惯例计算,农发行多年来累计投放的贷款为民营企业减少利息负担将达3亿元以上。
为满足中小规模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农发行一直保留着信用贷款方式,在粮食收购企业缺乏足够担保的情况下,发放大量的信用贷款支持企业收购,信用贷款占比达60%以上。
农发行没有开办居民储蓄业务,每年吸收的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仅在100亿元左右,而年均贷款余额近700亿元,85%以上的信贷资金是总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向央行贷款筹集。与商业银行不同的是,农发行一直在将省外资金引流到吉林省的民营企业发展上,引入到农业农村发展中去,充分体现了国家的倾斜政策。
近两年来,在全国信贷规模趋紧的金融形势下,农发行吉林省分行的信贷支农力度不降反升,至2013年4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达900亿元以上,涉农贷款始终保持全省金融系统前列,为民营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