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吉林土地金融革新
2013-10-13 17:59:00        来源:

吉林:土地收益保证贷款难解渴 

 

  农村信贷调查 

  没有抵押物,凑齐五户联保才能贷到钱 

 

  农民种地,最需要的就是资金,而我国农村的金融远远不如城里发达,除了土地,农民几乎没有什么抵押物,眼下正值春耕,需要大量资金去买种子、买农机的农民,到底依靠什么金融手段呢,来看记者在吉林进行的调查。 

  吉林东丰县的农民郭长江,养了几年猪,他看准了明年的市场,打算再盖一栋猪舍扩大规模。梨树县的农民谢淑清,儿子刚刚结婚,打算再建两栋大棚,多赚一点钱。拉拉河镇的农民张长利,想要趁着农民售粮期间收购玉米做粮食贸易。然而仅仅靠种玉米却不足以满足他们的生活,他们想通过副业改变生活状态,可没想到他们的决定却面临着同一个难题。 

  吉林省东丰县农民郭长江说,钱不够用。 

  吉林省梨树县农民谢淑清说,缺钱。 

  面对资金缺口,农民想到的第一点就是贷款。然而现在农村主要的贷款模式是五户联保,就是说,如果要贷款的话,必须要说服五个家庭到信用社为他担保。这样的操作方式太过复杂又要欠不少人情。除此之外,他们只能找熟人抬钱,也就是借高利贷。 

  吉林省东丰县农民郭长江说,你要干买卖必须得抬钱(借高利贷),自己钱不够用,不好借,也得别人担保,得找书记,关系不错的担保。 

  吉林省东丰县农民张长利说,个人也都没有,有也不一定能信着咱们,现在大约一分五左右,月利,一年一万块钱就得给1800。 

  根据吉林省金融办统计,目前整个吉林农村的金融服务只能满足农民50%的需求,而就在这50%中,民间借贷就占到了一半以上。面对这样的状况,金融机构也非常无奈,他们表示目前农村贷款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或者保证,一旦放款很容易造成钱收不回来。 

  吉林省梨树县农信社副主任张晓辉表示,我们个别的农民它的信用观念并不是那么太强,再加上缺有效的抵押担保,就容易造成有些贷款形成不良,沉淀下来。 

  吉林东丰县资产管理局局长孙秀海说到,金融部门手里有钱甚至有好多钱,但是不敢贷,贷了就沉淀了,沉淀比例很大,商业运行模式抗拒不了这样的风险。 

 

  未来收成作抵押,吉林试水土地收益贷款 

 

  虽然有房屋、农田、禽畜等家产,但因为有些没有产权,对农民来说,融资之路非常艰难。那么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目前在吉林就有一种新的贷款模式正在试点,通过这种模式,农民可以用未来种出来的粮食作为保证进行贷款,那么这种贷款究竟怎么操作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2013年初,郭长江终于建起了他的猪舍,又养了100多头猪;谢淑清扣上了她的大棚,种了两个大棚的豆角;张长利也收购了粮食,做起了贸易。然而实现这一切,他们既没借高利贷,也没用五户联保,而是采用了另一种方式。 

  吉林省梨树县农民谢淑清说,拿的土地使用证,身份证,户口本去信贷社办的,完了就是复印件,就给支款了。 

  吉林省东丰县农民郭长江说,你贷这个款需要别人担保吗,不需要别人担保。 

  谢淑清所说的拿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贷款就是吉林2012年开始试点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按照贷款规定,只要农民已经从集体承包了土地,就可以拿出三分之二土地未来的收益作为保证向银行贷款。 

  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高材林表示,(在吉林)每一亩的土地,收入最低不会低于一千块钱,这个是,在没有大的天灾的情况下,在正常年景下,一千块钱是有保证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的核心,这个模型能够成立的关键是因为土地有收益,土地每年每年的收益,相当于高速公路每天每天的收入。 

 

  试点贷款额:不到土地收益的一半 

 

  用土地的收益作为保证,不用他人担保,农民需要怎么做才能把钱顺利的贷出来呢?具体的放款标准是什么样的?农民又能贷出多少款呢?继续来看记者的报道。 

  在吉林东丰县物权公司的营业厅,审核员温亚春正在核对农民提供的信贷资料。她告诉我们,所有这堆文件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土地的证明,从村民自己到村到镇都要有人在上面签字盖章。 

  东丰县物权公司审核员温亚春说, 

  块地,完了,村里的证明,同意转让,村里是土地所有人,他必须得同意,这是共有人转让声明,共有人同意声明,一个不同意,也不能放款。 

  对于物权公司来说,从村民到乡镇核实土地归属和面积不仅仅是保证土地流转合法有效,也是测定放款额度的依据。在吉林,玉米是主要农作物,因此目前这个贷款发放的标准主要是以玉米为基础,一亩地的玉米净收益不会低于1000元人民币,这就是每亩土地的基础收益。按照规定,一户农民只能拿出三分二土地面积的未来三年收益进行贷款,假如说一户农民有15亩土地,他只能拿出10亩土地,这就将近打了个七折。拿未来三年的收益作为保证进行贷款,总收益三年三万元,而金融机构又会以70%作为额度进行放款,也就是两万一千元。实际上贷款的总数是所有土地三年收益打了两个七折,只相当于总收益的50%不到。 

  吉林东丰县资产管理局局长孙秀海表示,就是说你家里有100%的收益,只能拿出70%来抵押,那30%只能用于将来,未来的生活保障,就是考虑到将来还不上的一天,让他偿还的时候,作为生活基本保障不受影响,充分留有生活余地。 

  吉林省金融办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处处长苗忠有说到,一万块钱,从民间借贷就是2400,我们这一年就是700块钱或者800块钱,这样相差1600,现在已经发放4月17号,户数是2488户,贷款发放了8320多万。

 

  吉林:土地收益保证贷款难解渴 

 

  吉林省实行试点已有半年的时间了,目前已经有大量农户通过自己的土地收益进行了保证贷款。那么这种贷款模式是否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呢?如果农民还不上贷款,农民的土地被转包之后,农民又是否有足够的生活来源呢?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经营大棚的王海波今年也用土地收益贷了款。他今年本想多建两座大棚,投资十多万元,但是由于土地较少只从信用社贷出了一万八千元,最后只建了一个。他告诉记者,这个贷款有点不解渴。 

  吉林省梨树县农民王海波说,本身贷款这一部分太少了,用的多出钱也多啊,就好像贷的量有点小,贷就给贷一部分。 

  本来土地就不多,又打了两个七折,确实贷不了多少钱,王海波又想能不能延长贷款年限。但是目前贷款的年限最高值是五年,总额也主要控制在3万到5万。高材林告诉我们,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帮助农民控制风险。 

  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高材林表示,按现在土地经营承包权还有十五年用十年,法律上还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为什么只用五年我们也是考虑这个因素,过长的预期收益有可能在极端情况下造成农民过度负债。 

  高材林告诉记者,贷款目前已经试运行近半年时间,仍然非常谨慎。但是他们认为这个模型可以向其他作物推广。针对不同的土地收益,应该有不同的计算标准。 

  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高材林表示,有些东西我们看不准,实际上参地收益保证贷款,就是人参地,林地收益保证贷款,棚膜地的收益保证贷款,都有模型,我们没有实施,我们想一个周期走下来,到2013年8月份,看这个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农民每亩土地的收益并没有实质增加,要扩大规模或者发展副业又缺乏资金。而相对于城镇居民,由于没有抵押物和保证,农民很难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金融服务。 

  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高材林表示,靠一个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不可能熨平城乡金融差距,这是首先我们要看到的,但是,这个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由于土地是农民掌握的最大资产,所以如果土地的融资功能,资本功能发挥的比较好,能够在相当缓解农村的融资难题。